您的位置:首页 > 资讯 >

一种可供借鉴的治学之法

2025-10-27 12:23:44 来源:《贵阳日报》

图片

治学贵在得法,贵在可以借鉴甚至复制。最新一期《文史知识》刊发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双怀教授求学、研学、治学文章,有志于学的普通人或可从中获得启示。

王教授的求学经历颇为不易,他出生于陕西铜川的一个小山村里,父母都是农民,学习条件艰苦。在求学的过程中,他深刻体会到读书要用功,也要提高效率。要提高读书的效率,首先要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,学会使用工具书,掌握读书的基本功,做到会读、会写、会用。

求学是研学的基础。王教授自述在大学期间已经开始研学活动,最终得以进一步攻读硕士,并拜入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创始人、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门下,攻读历史地理博士。他说,研学的过程不仅是学习的过程,而且是研究的过程,是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过程。大史学家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提出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的观点。意思是要研究天地人之间的关系,通晓古今变化的规律,提出独立的学术见解。一个人要想在学术上有所发展,就必须经历从求学到研学的过程。只有这样,才能登阶入室,进入学术的殿堂。

治学是求学、研学的升华和专业的归宿。在王教授看来,治学是指系统深入地研究学问,在某一专业领域对已有知识进行深化、创新和发展的学术行为。其目的在于采用新方法,解决新问题,产出新成果,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。他介绍了自己在中国古代史、中国历史地理、中国文化史等领域所做的工作,提出治学要观照现实,注重社科普及。他推崇史念海先生“有用于世”“为世所用”的治学理念,注重文献记载与实地考察相结合;认为学问之道“贵在探究,贵在通变,贵在创新”,坚守“宁可劳而不获,不可不劳而获”的学术原则。

来源:《贵阳日报》

关键词:

最近更新